广东省湛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1题,约6790字,部分答案扫描。
广东省湛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活
2.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 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3.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温家宝总理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完成了“转身十年。”温家宝总理在任职间所引用的诗句:“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扰,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句诗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B.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C.以改革促进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5.“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B.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C.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D.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6.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7.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提出“君舟民水”
B.主张“民贵君轻”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否则天将降灾祸于他。
8.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