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题,约4750字。
郑州市第四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扩大了国家疆域
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王室日益腐败
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5、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这主要说明( )
A.三代的用人制度和分封制同源 B.秦汉时期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C.九品中正制品评的标准全由门第决定D.科举制促进了用人制度的公平公正
6.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7.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了两张与秦朝历史相关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热议,他们纷纷就邮票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评论,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政治具有强大的威力 B.秦王朝统治下的人民负担沉重
C.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卓越的智慧 D.秦代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8.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③最初是临时机构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9.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
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0、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