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某重点高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6570字。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2.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B.中书省
C.行中书省D.枢密院
3. 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4.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6.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7.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B.中印由此结成了同盟关系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8.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C.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9. 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美国1787年宪法》D.《拿破仑法典》
10. 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11.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