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2010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高三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5480字。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0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历 史 试 题 (2012.12)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两卷。其中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共50分;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7页,共50分。两卷合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50分)
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2.《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3.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己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4.“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饰邪》)“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罚敬信,民虽寡,强。”(《六反》),这两段材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法治强国思想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5.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7.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享有盛誉,其基本特征包括
①汉字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性和气势
②书法是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意境美
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④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反对传统和理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
为“十恶”重罪,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