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5940字。
资阳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孔子对子路说:“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 B.孔子的“爱”是无等级差别的
C.韩非子赞同孔子的观点 D.“爱”不可逾越礼制
2.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的是
A.奖励耕织 B. 废井田,开阡陌 C. 实行军功爵制 D. 推广县制
3.“孝文帝慨幕风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材料说明作者
A.肯定了“变夷俗”的积极作用
B.认为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农耕文化的的需要
C.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
D.全面否定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4.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加重了农民负担
C.以失败而告终 D.触犯了贵族利益
5.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成立的是
A.阶级立场不同 苏轼词刚健豪放、辛弃疾词悲壮激昂
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C.高效内燃机推广 人类步入立体交通时代
D.《贫民卫报》的宣传 美国要求“社会公正”的“进步运动”开展
6.“一个环绕康、梁精英集团与以张之洞为首的官绅集团……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思想对峙。这个对峙……是攸关传统政治秩序的义理基础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序幕。”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的深入导致派别之争 B.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是新、旧政治思想的对立与碰撞 D.斗争推动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7.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某一事件“使全部武职人员震惊,(因)他们的官衔职位由八旗绿营的背景而取得,也使全体文官失色,(因)他们熟读四书五经和朱熹的注解,由科场发迹。”这一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清末预备立宪
8.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由此可见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①选拔了许多优秀人才,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②受统治政策的影响明显 ③因不合时用应该被废除 ④追求公正公平,充分体现民意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下列图片所示法律文献都堪称本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不能成为它们共同点的是
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B.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C.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D.反映了世界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