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八中11-12年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题,约8500字。
新疆乌鲁木齐八中11-12年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试卷I(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各项中均有“中国”二字,而含义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滕文公上》)
B.“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公羊传•禧公四年》)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D.“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
归俄国管辖”(《中俄尼布楚条约》)
2.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4.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5.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巾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6.1927年陈炯明所著的《中国统一刍议》提到:“三民主义及其发表之政纲,类皆东抄西袭,绝少独立之思想,一贯之理论,而于国情亦未适合。在今日视之,已属陈腐不堪,亟待修正。有何神圣而必强求青年,桎其心思,梏其趋步耶!”陈炯明对三民主义的评论主要反映了
A.三民主义是不适合中国社会实际的空想 B.陈炯明是背叛三民主义的罪人
C.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有局限 D.三民主义制造了新的个人崇拜
7.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8.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被判革命
9.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10.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各项表述中,与梁先生观点一致的是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11.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