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建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6980字。
江西省新建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考试范围:必修1、2、3选修1、3
时量: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
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2.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实现了选贤任能
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说明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是( )
A.雅典民主制以奴隶制为基础,奴隶却无权参与民主制度
B.任何一个公民,只要有所作为,就会被推选担任公职
C.现场的演说,都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能让群众高兴就怎么说
D.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大多数人的决议……总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4.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的思想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5.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7~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7-1935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6.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C.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7.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 )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8.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堀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