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一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小题,约5950字。
金华一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三 历史
命题:金杭尧 校对:刘春芳 陈家楠
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
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实践儒家“仁政”学说,轻徭薄赋 ④社会秩序安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
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兴起 B.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
C.土地兼并现象并没有消失 D.封建土地国有制进一步强化
3.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册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
A.三省大权独揽,打击皇权 B.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
C.唐朝实行君主立宪政策 D.皇权衰落,皇帝没有决策权
4.下表列举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地方行政建制,表格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地方权力逐渐加大,挑战中央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5.数据记载:“元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6.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北方经济总量远远落后于南方
C.山东逐渐成为北方经济重心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7.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
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航空业的出现
8.右图历史事件的评述,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分析,最恰当的是
A.愚昧无知的被清政府利用的暴民运动
B.农耕文明对工业文明碰撞的反应
C.儒家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9.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它 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法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材料反映的现象
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鼓励出口 B.鼓励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实业救国
C.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D.现实生活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材料失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