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安江中学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小题,约5640字。
新安江中学
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下列对“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理解正确的是 ( )
A.西周采用分封诸侯的办法建立了封建制度 B.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建立军事屏障拱卫王室
C.分封的对象局限在周王室的宗族姻亲范围 D.分封诸侯削弱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2.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下列对于秦朝中央集权的认识理解错误的是 ( )
A.秦朝的统一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条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建立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标志
C.皇权至上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
D.秦朝迅速激化的阶级矛盾集中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3.以下材料跟科举制相关的是 ( )
A.“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 )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5.唐初唐太宗设政事堂辅制天下:“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人,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指黎民),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据史料判断最初政事堂拥有的权力主要是 ( )
A.行政权 B.决策权 C.审议权 D.立法权
6.《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7.西周各级贵族所封城邑大小和数量都有等级限制。据《左传》记载推断,天子之城约为今10.4平方千米,诸侯国都约3.2平方千米,卿大夫都邑约为1平方千米。但考古发掘表明东周列国的国都中,最大的燕下都约为32平方千米,最小的秦都雍城也达10.5平方千米。城市的数目也从由近百个增加到八九百。城市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表明 ( )
①周朝统治疆域扩大 ②王室衰微礼乐崩坏
③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④专门商业城市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区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可能最适合 (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B.秦朝到隋朝时期的中国
C.唐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D.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
9.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沿袭和完善,观察图判断该图所反映的行政区划属于哪一朝代 (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0.“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