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0题,约8250字。
江西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
历 史 试 题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命题人:丁 玲 审题人:杨林样 2011.10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Ⅰ选择题部分(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
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3.天津杨柳青年画《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载。“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 )
A.我国古代对牛等动物的崇拜 B.牛耕在西周时已经出现并推广
C.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重大影响 D.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4.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 )
A.历代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C.儒家学说倡导的人伦道德 D.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5.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6.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 )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乾隆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视察西藏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召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于清朝上述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
A.对少数民族采取放任政策 B.不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C.采取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 D.在边疆地区推广农耕经济
8.“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