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梧桐中学2011年春季高二年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题,约7950字。
福建省安溪梧桐中学2011年春季高二年第二次阶段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岳麓版、必修3+选修1+选修4;命题:李四海)
★祝你考试顺利★
【试题说明】: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第Ⅰ卷48分,第Ⅱ卷52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第Ⅰ卷答案用铅笔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卷该题相应的位置内,考试结束后,只要交机读卡和答题卷,记得在规定的地方写好班级、姓名、座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1.“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
2.《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元初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折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语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马端临所说的“文”“献”是指
A.考古发掘 B.可信资料 C.神话传说 D.口述史实
4.图5是中国古代某一史学名著的目录,该史学名著是
A.司马迁《史记》 B.班固《汉书》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5.有学者指出,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可见,该学者高度肯定儒家文化的
A.民贵君轻观念 B.大一统观念
C.君权神授观念 D.天人感应观念
6.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锋芒所向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产生
③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④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A.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④
7.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