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0-2011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题,约5200字。洛阳市2010—2011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则材料体现了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宣扬的“君权神授”思想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融合道家学说、法家主张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压抑了人们的个性发展 B.重塑了人们的伦理观念
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颠覆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主题 B.关心社会变革为前提
C.认识自然规律为导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5.李贽在《焚书•答耿中丞》中说:“夫天性—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此话旨在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C.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6.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这主要表明
A.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 B.古希腊哲学家的无神论思想
C.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D.古希腊城邦政治的民主理念
7.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B.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 D.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
8.如果为下列两幅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