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1年高三基础知识测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题。约8660字。答案扫描。
山西省太原市
2011年高三基础知识测试
历 史 试 题
说明:本试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机读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75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2.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 )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3.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 ( )
A.秦朝设立太尉 B.隋唐设立三省
C.宋代设枢密院 D.清代设军机处
4.右图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图中情景所体现的精神是 ( )
A.“仁政” B.“天人感应”
C.“忠孝节义” D.“致良知”
5.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这些信息主要说明 ( )
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
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
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
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
6.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里有“一盘烧鹅肉,一碟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儿”的记载。第三十五回叙述西门庆翡翠轩宴客时,又有“两大盘玉米面鹅油蒸饼儿”。材料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
A.贵族们生活的奢华 B.中国烹饪技艺高超
C.玉米刚刚传入中国 D.西餐已经传入中国
7.著名的史学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风貌和风俗概况。”这句话表明 ( )
A.艺术家们都具有趋同性 B.艺术家的作品都描写风俗习惯
C.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时空 D.从一件艺术品能看到一个时代的风貌
8.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二者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本国政府
③二者都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④后者更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