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1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17 16:31: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9题。约13090字。

  湖南省永州市2011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历    史
  命题人:何恒光(道县一中)  潘建国(永州四中)  李淑玉(江华一中)
  审题人:杨国斌(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请按要求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 I 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   考查历史常识,夏时,人们认是天圆地方,夏是文明礼仪之邦,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地带,因此,前者是指天下的地理中心,而陈寿《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三足鼎立之势,各霸一方,应是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2.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A  “克敌者”即获军功,可因军功授爵受赏,“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显然,原先按血缘的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3.《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B  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要求掌握各流派的特征。帝道,即帝王之道,“其志不开悟矣”,应是道家,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常与“霸道”相对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王道”是儒家,“霸道”则应是法家。
  4.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A  从汉到宋,反映了中国古政治体制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到宋时,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分化事权,地方所有大权集中于中央,这样体制弊端致使出现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
  5.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的人口过剩产生的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B  抓住“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人口过剩”,显然是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6.“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A  关键句“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体现了理学中的格物致知。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