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题,约7890字。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0.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2.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3.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学家对右图
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与当时的土地制度有关。
其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
A.“盘古开天地”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相地而衰征”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封建伦理及道德规范 D.“天人感应”理论
6.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明初 南京 B.北宋 开封 C.唐末长安 D.东汉洛阳
8.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9.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