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理)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4640字。 太 原 五 中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历 史(理)
出题:张友 校对:郭素英
Ⅰ卷 非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教育以“爱人”涵义的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有教无类 D 诲人不倦
2.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3.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4.在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上有着截然不同观点的两个思想家是:
A.老子与孔子 B.孔子与孟子
C.孟子与荀子 D.荀子与韩非子
5.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主要的政治统治思想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道家的黄老之学
C.墨家的“兼爱”思想 D.法家的法治思想
6.有一种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7.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
8.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先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0.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