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小题,约9880字。
试卷类型:A卷
河北冀州中学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 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 道德规范 B . 宗法关系 C. 战争祭祀 D. 儒学思想
2、在美国形形色色的教科书里,不约而同地提到过了三位中国名人。这三个中国人分别是:陶渊明、杨玉环和李自成。《世界社会的历史》中对陶渊明解释是:“他不是一般的中国农民,他跟士大夫阶层的人士保持着紧密联系,经常在一起喝酒吟诗。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这样简单的田园生活很满足,甚至把这种生活美化成世外桃源。”课后有一道问答题:“思考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欢迎?”结合古代史所学知识,你认为主要因为是:
A.体现了诗人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
B.诗的主要内容诗人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黑暗,诗人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
C.说明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气息,即注重的不是学识,而是出身和门第
D.说明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是否取得功名成就,而在于顺应自然,达到精神的自由
3.这座佛寺不只是个宗教场所,同时也是地方金融中心,寺院借贷给农民并收取高额利息。寺院拥有庞大的地产和大量的身分依附者,寺院长老们正和来到寺院的达官贵人们探讨着深奥的佛理。这是什么时期的现象?
A.这是佛教刚传入中国的两汉时期之特征
B.这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寺院的特征
C.这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下寺院的写照
D.这是明清时期土地财富向寺院集中的表现
4.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其诗),至于缮写模勒(刻)炫(叫)卖于市井。”说明在唐代,白居易诗的传播途径,除手抄外,还有
①活字印刷术②雕版印刷③口头传播④碑刻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②③
5.“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在发展进步之中。……也是通过同世界多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进步的。”可以证明这一论断的明朝史实是①更多的华侨给南洋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②欧洲传教士带来西方科技著作 ③海上交通最远至波斯湾 ④玉米、烟草等传入我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词中的情景当时最有可能出现在
A.环渤海地区 B.两湖地区
C.四川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7.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