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一中2009-2010学年度学科竞赛高二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0小题,约7060字。
高州一中2009—2010学年度学科竞赛
高 二 历 史
本试卷共3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统一填在学校电脑答题卡。
2、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造成这种观念的根本因素是:
A.小农经济的影响 B.父权思想的影响
C.宗法观念的影响 D.传统道德的影响
3、著名历史学家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
A.唐宋时期 B.先秦时期
C.宋元时期 D.秦汉时期
4、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统治者对人民思想控制的逐步减弱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5、清代是中国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过渡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这种过渡全面开始于:
A.康乾盛世时期 B.鸦片战争结束之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6、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