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小题,约7630字。
★2010年2月3日
信阳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3.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包含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家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这反映当时人的起名所受思潮影响是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程朱理学
4.《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重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各国间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和其他国不同,只任用外来人才
5.南朝陶弘景所著《真灵位业图》中,诸神就坐,依地位高下排列,秩序井井有条。这表明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A.从民间走向统治地位 B.宗教教义已经很完整
C.吸收了封建等级观念 D.从佛教体系吸收养分
6.右图为1991年发行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千二百年》纪念邮票,有关这一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6年
B.起义军在大泽乡建立了“张楚”政权
C.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D.起义迫使汉初统治者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
策
7.自1972年以来,在甘肃嘉峪关一带魏晋古墓中,出土了许多彩绘墓砖,这些墓砖描绘了生产劳动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狞猎、商贸等内容。这些画像砖最能说明的问题是,当时嘉峪关一带
A.社会经济异常繁荣 B.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C.农牧并举和谐发展 D.不同文明形态共存融合
8.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这一分析旨在说明
A.“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
B.“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