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通辽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题,约5840字。
辽宁省通辽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出题人:杨猛、梅立东 校对人:杨明明 审核:林淑英、谷丰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写在题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
A.备、操 B.备、孟德 C.玄德、操 D.玄德、孟德
2、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
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4、枚皋(汉文学家枚乘的儿子)“上书北阙,自陈枚乘之子,上得之大喜,召入见……善之,拜为郎,使匈奴。”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为 ( )
A.察举 B.征召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2009年江苏历史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
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6、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 )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据载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的贵金属,有时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C.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D.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8、“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史上外国在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恶棍”“流氓”所依据的特权是 ( )
A、设立和管理租界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9、张之洞曾为某洋务企业撰写门联:“经纶天下;衣被苍生”,这一企业应是 ( )
A. 开平煤矿 B. 汉阳铁厂 C. 湖北织布局 D. 继昌隆缫丝厂
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1、《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认为解决当时这种态势最恰当的方法应该是 (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