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四中2009年12月高三历史月考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940字。
杭州四中教育集团(下沙校区)高三年级2009学年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卷
2009.12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卡号、姓名、试场号、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1.古人认为:“天高不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泰山封禅大典。但是宋代以后,泰山神渐渐被碧霞元君所取代,封山告天成了祭神求福。这一变化说明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道教取代了佛教的地位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君权神授
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D.诸侯国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
3.从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看,秦始皇最大的历史罪责是
A.穷兵黩武,连年战争 B.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C.严刑酷法,统治残酷 D.徭役繁重,苛捐杂税
4.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汉代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
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
5.右图是《民报》创刊号刊登的黄帝像,图像下的“注释词”最有可能是
A.中华始祖,反帝兴华之大伟人黄帝
B.华夏始祖,反清复汉之大伟人黄帝
C.振兴中华,民主共和之大伟人黄帝
D.驱除鞑虏,自由平等之大伟人黄帝
6.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得以篡夺中华民国政权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双半的社会性质 B.北洋军阀的支持
C.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 C.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7.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8.中国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提出实现农业生产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深翻土地,高度密植;苏联赫鲁晓夫在农业改革中强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两者都失败的原因是:
①主观脱离实际 ②经济建设与客观经济规律相违背
③无视农业受自然条件限制 ④没有充分考虑到农作物产量与光热条件的密切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赞同“和平统一” B.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C.认同“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原则 D.认同中华民族基本利益
10.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