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题,约8340字。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2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鼎8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A.周天子墓葬 B.诸侯国君墓葬 C.士大夫墓葬 D.士的墓葬
2.战国时期,孟子渴望实现“河内凶(水旱等灾害)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要想真正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
A.实行仁政 B.制天命而用之 C.实现统一 D.兴修水利
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5.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
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②巩固专制王权需要
③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④实现儒家仁政的社会理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这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B.南朝时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C.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D.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7.《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一定的局限性
8.《武侠》2009年02月《开唐》:“邓远公眯起眼,一字字照着那纸上念道:‘边庭之事,国之重务也……自高昌授首以来,西胡归心。然异种之人,多有翻覆……今朝廷特置西州重镇,以备边防,专敕武德以来,天下流死亡匿之徒,往戍西州……’念毕笑道:‘李世民这小儿却也有些本事。’”文中“西州重镇”是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