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泉州七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周考历史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6740字。
泉州七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周考历史卷2009/11/08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 肖卿贤 审核 曾小红
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2.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交税。这一税制改革
A.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B.确立了贵族土地私有制
C.减少了新兴地主的租税收入 D.实质上否定了井田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反映了
A.各国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商人与国君矛盾尖锐
C.商业收入成为各诸侯国主要财政来源 D.私商的崛起显示了强大的实力
4.“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我们从这首唐诗可以看出
①唐朝商人经营范围广泛 ②商品种类多
③唐朝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繁荣 ④唐朝存在贩卖奴隶的现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5.唐代许多官员开设邸店,后政府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了
A.唐朝政府鄙视商业
B.唐朝商业不发达,不需要太多邸店
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不允许商人抬高地位
D.唐朝陆路商运发达,邸店生意兴隆,许多官吏参与争利
6.《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7.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 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 商品经济发展
④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远人之道。乃该夷来文内,有与天朝有益之语。该督等不但当行文笼统驳饬,并宜明切晓谕,使知来广贸易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籍此些微远物也。”——《清高宗实录》,卷六四九。材料体现的实质是
A.列强以有益天朝为由意欲侵略中国 B.天朝大国心态阻碍中外间贸易交往
C.清初帝王以怀柔之道处理国家关系 D.西方强权外交导致清初统治者不满
9.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