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三)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题,约6760字。
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年级10月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2009.10)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 D.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
2.“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材料描述的这一制度是指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唐代的三省硝
C.元代的中书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3.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下列书法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王羲之的《兰亭序》 B.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C.张旭的《肚痛帖》 D.赵孟頫的《汉汲黯传》
4.下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 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④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B.“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C.“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D.“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6.1911年的保路运动发展迅速,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列强可以合法的在中国投资修路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7.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材料中的“治之以法”是指
A.学习先进技术 B.兴办近代工业
C.变革政治制度 D.规范伦理道德
8.章炳麟,原字枚叔,因敬慕顾炎武(名绛)、黄宗羲(字太冲),改名为绛,号太炎。胡汉民原名衍鸿,参加革命后改名汉民,表示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蔡元培本字鹤卿,后改字孑民,表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这些辛亥革命志士的改名情况反映了当时的思潮是
A.排满兴汉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自由平等
9.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