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黄埭中学2010届高三教师调查卷(一)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小题,约5630字。
江苏省黄埭中学2010届高三教师调查卷(一)
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3分,20题共60分)
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东汉时,皇帝犯错误经常把责任推向三公。如果碰到水旱灾害,三公常被罢免。所以,仲长统说三公有名无实,“备员而已”。这说明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三公九卿制度日渐成熟
C.三公权力被九卿分割 D.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4.西汉、唐朝和北宋都城中“坊”市”布局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衰落
5.下列关于我国对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
B.隋唐时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
C.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在清代推广种植
D.明清时期形成了经济作物的专业生产区域
6.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7.“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约法》这一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哪种观念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8.清朝末年,主持“修律”的大臣和法律专家在引进日本、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先进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同时,也接受了“概念法学派”的法律观念,这意味着传统的中华法开始发生质变。近代中国,中华法系逐步走向瓦解的原因是
A.西方文化的传入 B.社会性质的改变 C.商业经济的发展 D.专制体制的崩溃
9.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