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50字。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学案
[课 时]第 13 课时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②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③知道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④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⑤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⑥知道“一国两制”的构想;
2、理解层次: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考点导学]
1、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1978年12月。地点:北京。
②内容 a.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③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②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
③实质: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以达到发展生产的目的。
④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
3、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①时间: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②主要内容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d.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③意义: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有企业进入市场,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4、经济特区
①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作用和影响
a.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吸收侨资、外交,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我国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代表作,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b.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深圳等经济特区创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②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物。
③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