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试卷(5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2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20180816540.doc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816536.doc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816537.doc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816538.doc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816539.doc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山东武氏祠有一汉画像石刻,上面刻有“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的文字。该石刻应该是对谁的赞扬 ( )
A.神农氏 B.大禹 C.汉武帝 D.商鞅
解析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与材料中“教田”这一信息相符。大禹的主要功绩是治水,汉武帝是封建统治者,商鞅是改革家。
答案A
2.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上述规定反映出 ( )
A.铁犁牛耕技术支配家庭规模
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精耕细作影响着政府的政策
D.土地私有制决定着家庭规模
解析秦汉时期的家庭规模说明秦汉时期基本上是以小家庭为主,这是小农经济的农业经营模式在家庭方面的体现。而决定这一模式的基本因素是铁犁牛耕,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答案。
答案A
3.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推行区田法,“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区田法是当时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B.区田法下重视通过水利灌溉提高农业产量
C.区田法适合在干旱地区广泛推广
D.区田法适用于土地少而质量差的小农经济
解析题干材料仅涉及区田法下灌溉对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而不涉及适合的地区,以及与其他耕作方式的比较。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4.1671年,清政府规定,“准贡监生员民人垦地二十顷以上,试其文义通顺者以县丞用”,“一百顷以上,文义通顺者以知县用”。其规定主要是为了( )
A.鼓励垦荒以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B.扩大官吏来源以缓和社会矛盾
C.改革科举制度以扩大政权基础
D.笼络汉族人民以巩固统治
解析清政府把做官与垦荒联系起来,目的在于鼓励百姓垦荒,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增加政府收入。
答案A
5.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可能是( )
A.商 B.周 C.秦 D.唐
解析葡萄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汉时丝绸之路才开辟,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论语•泰伯》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下列相关的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
A.夏朝贵族直接从事农业生产
B.夏朝已有了农业灌溉系统
C.夏朝已建立了完备的井田制
D.夏朝统治者大力推行分封制
解析“卑宫室”即轻视宫室的生活,“尽力乎沟洫”即大力兴修水利。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2.《诗经》载,西周时期“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由此可见当时( )
A.铁制农具已得到普及
B.作物的品种已十分丰富
C.人们已懂得变草为肥
D.水利灌溉系统十分发达
解析题干材料的含义是清除田地里的杂草,并使这些杂草腐烂在地里,这样就有利于五谷杂粮的生长。把杂草变成肥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这说明西周时期人们已懂得变草为肥,故选C项。
答案C
3. 导学号34224000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解析题干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从原始社会发明的骨耜到唐朝发明的曲辕犁,这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变化,故选D项。
答案D
4.《无锡道中赋水车》中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了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了灌溉工具——龙骨水车(翻车)的工作情形。灌溉工具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答案B
5.(2018福建莆田九中月考)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 )
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没有科学可信性
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源于农民的无知
解析根据材料“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谚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并不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故A项错误;农谚有一定的科学可信性,故B项错误;农谚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经验,故D项错误。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他们认为这些青铜器全面反映了西南地区的青铜文明。由此,可推断三星堆应是( )
A.原始社会的遗址 B.商周时代的遗址
C.秦汉时期的遗址 D.宋之后的遗址
解析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文明时期,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2.《史记•货殖列传》记录了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冶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冶铁业的发达 B.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C.冶铁业环境的宽松 D.政府对冶铁业的重视
解析材料表明从战国到汉代,多人靠冶铁发财致富,这些人都是民营冶铁业的经营者。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A
3.4世纪时,马塞林努斯不无夸张地说,在罗马,这种轻薄柔软、光鲜亮丽的衣料,以前只限于贵族,而今已经推广到不分贵贱甚至最低的各阶层。这种衣料应该是( )
A.麻 B.葛 C.丝 D.棉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为“4世纪”“罗马”“轻薄柔软、光鲜亮丽”。麻、葛不符合“轻薄柔软、光鲜亮丽”,故A、B两项错误;丝织品早在汉代远销罗马,丝织品符合“轻薄柔软、光鲜亮丽”,故C项正确;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明代,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4.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生活艰辛
B.丝织业规模扩大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官府垄断丝织业
解析“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大意是自己织得很辛苦,可是却穿得很不好,“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大意是上层阶级奢侈腐化,新衣服穿一次可能就不要了,不知道劳动者的辛苦。这反映了当时手工业者地位低下,生活艰辛。故选A项。
答案A
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解析在古代中国,织造局就是皇家工场,属于官营手工业,其专门负责织造满足皇室消费需要的衣服等织物,产品不投放市场。故选B项。
答案B
6. 导学号34224003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