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2题,约5600字。
建议用时:6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
1.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A. 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B. 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 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D. 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答案】C
点睛:表格的关键信息点是“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铁犁铧是生产工具,它的推广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从四个选项找出答案即可。
2.古代的经济政策不包括:
A. 工商皆本 B. 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盐铁官营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和盐铁官营都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故B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工商皆本与重农抑商政策相悖,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是个逆向思维的题目,首先找哪些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然后就可以得出答案。
3.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D
4.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 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可以看出,张居正认为商业与农业之间应该“常若权衡”,这体现出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与农业同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A选项真确。B选项错误,重农抑商的政策一直存在,没有改变;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府的态度;D选项错误,这只是张居正个人的意见,不能代表所有士大夫。
5.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B. 扬州的草市很繁华
C. 扬州出现了私家经营的邸店
D. 扬州成为唐朝时期唯一的经济中心
【答案】A
【解析】从“夜市千灯照碧云”可以看出唐代扬州夜市的繁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时间是夜晚,应指的是夜市不是草市;C选项从材料反映不出;D选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