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习试卷(15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打包15套)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一201808091125.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八201808091111.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二三201808091112.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九201808091113.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六201808091114.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七201808091115.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201808091116.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二201808091117.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六201808091118.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三201808091119.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四201808091120.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五201808091121.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一201808091122.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四201808091123.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五201808091124.doc
阶段提升练(八)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特点 1
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 2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3
抗战时期的外交 4
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 5
解放战争时期美苏对华政局态度 6
近代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社会生活变迁及毛泽东思想 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7
抗战时期重工业的发展 8
南京国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规范管理 9
离婚案件增多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10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11
毛泽东思想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解析:D 材料指的是五四运动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B项错误;19世纪末维新变法使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C项错误;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D项正确。
2.(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进行(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3.(2017•广东广州月考)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解析:B 根据材料国共两党均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培训农民运动干部、发表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的文章等信息判断应该是在国共实行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A项错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后,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D项错误。
4.(2017•湖南长郡中学三模)1942年,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称“西洋人必须改变他们对于东方的观念,我们中国当然也应该尊重西方国家,在我们所要兴建的未来世界里,不应当再有谁是优秀谁是低劣的思想存在,应当人人平等”。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制度束缚
C.抗拒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
D.确立争取美援为主的外交方针
解析:B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宋美龄在《纽约时报》发文提倡人人平等,实际上是为了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谋求摆脱不平等条约对国民政府的束缚,故B项正确。
5.(2017•广东汕头一模)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认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由此可知,汪叔棣认为(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C.九一八事变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D.二战开端于1931年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解析:A 把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是欧洲战场,故B项错误;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故C项错误;193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是汪叔棣的观点,故D项错误。
6.(2017•山东潍坊月考)“随着日本的投降,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阶段提升练(二、三)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秦汉至隋
唐的政治 秦律的特点 1
东汉班固对汉武帝削藩的认识 2
唐代中书门下机构的出现 3
唐代科举制的局限性 4
秦汉至隋唐
的经济 汉代的市场管理 5
西汉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6
隋唐时期手工业行会的发展 7
唐代的坊市制 8
秦汉至隋唐
的思想文化 儒家的天命观 9
汉代的“外儒内法” 10
唐代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11
魏晋时期文化观念的多元化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秦律》中记载:“父盗子,不为盗。今假父(即继父)盗假子(即继子),何论?当为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用法律来规范经济关系
B.继子未被当作家庭成员看待
C.体现秦律同罪不同罚的原则
D.秦律保护继子的私有财产权
解析:C 结合题意可知秦朝对亲生父子与继父子在盗窃问题上的量刑、定罪方面有所不同,这体现出秦律中的一个特点——同罪不同罚原则,与此吻合的是C项。A项“规范经济关系”材料无体现,排除;B项是对材料的误解;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排除。
2.班固认为汉初分封“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解析:A 由材料可知,班固认为汉初分封成就了文帝大业,而武帝实行推恩令,导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造成王莽叛乱,由此可知A项正确。
3.(2018•皖南八校联考)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
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
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
解析:D 材料反映的“中书门下”设立的原因是中书省与门下省争论不断,没有体现皇权加强,故A项排除;三省制下,唐代即为多相制,故B项排除;材料“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表明唐朝还是实行中书决策、门下审议机制,故C项排除;材料表明在政事堂设立中书门下,是为了避免中书省、门下省的争论分歧过多影响决策,故答案为D项。
4.
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D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士族子弟所占比重过大,而寒素子弟及小姓子弟所占比重太小,一方面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各阶层,另一方面说明其还不完善,故D项正确。A项本身表述有误,唐代科举制是为扩大官吏来源而设,并不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有较大进步,故B项错误。科举制与前代选官制度相比,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故C项错误。
【知识纠偏】 在学习科举制时,大多认为到唐代科举制从理论到实践已非常完善,是社会上人们的主要入仕之途,其实不然,唐代常科每年应试者多则有两千人,少则也有一千人,而“所收百才有一”“没齿而不登者甚众”。显然,在政治权力的分配体系中,唐代科举起着非主流的辅助作用,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相对有限,不足以改变士庶地主在政治权力分配上的不平等。
宋代科举制度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竞争,为整个地主阶级乃至阶段提升练(九)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改革开放前
的政治制度
建设与外交 “一边倒”外交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
1954年宪法体现的时代特征 2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3
改革开
放前的
经济探索 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 4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
“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原因 6
人民公社化运动 7
“左”倾错误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8
市场经济理论初探 9
改革开
放前的科技
文化教育 马寅初《新人口论》 10
中国核试验成功的影响 11
外交政策对教育的影响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湖南六校联考)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 )
年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对资本主义
国家贸易占
对外贸易总
额的比重 67.3% 49% 28.4% 35.4% 25.8% 25.7% 34.2%
——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版)
上表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
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C 图表反映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不能体现打破美国经济封锁,故A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工业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为应对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采取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不断减少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重,故C项正确;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下降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2.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后颁行过四部宪法,其中有一部宪法里明确承认“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该宪法是( )
A.“54宪法” B.“75宪法”
C.“78宪法” D.“82宪法”
解析:A 由题干中“宪法里明确承认‘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可知当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A项正确;B、C、D三部宪法颁行时,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建立,不可能提到“资本家所有制”,B、C、D三项错误。
3.(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 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
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 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
解析:B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苏关系1956年后开始恶化,故A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对立,缩小了中国的外交空间,因而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这就大大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故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美国依然敌视中国,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非针对美国提出,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冷战”形势严峻,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能起到缓和“冷战”局势的作用,故D项错误。
4.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曾说:“现在有些资本家有这样的想法:政府搞重工业,他们搞轻工业,政府搞原料工业,他们搞制造工业,包袱都要你背,他们赚钱。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办。”为此,人民政府( )
A.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B.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当务之急
解析:A 根据“资本家”身份表述,可知时间应当限定在三大改造前,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故答案为A项;“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指农、轻、重的比例问题,材料无此信息,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对官僚资本的处理问题,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故排除D项。
5.(2017•河南高考诊断)1956年底,全国已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这种情况表明( )
A.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