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试卷(1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3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1/18 17:49: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试卷(10套打包,Word版,含答案)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10-必考题(第31、32题)题型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2-政治史必考点(世界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3-经济史必考点(中国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4-经济史必考点(世界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6-文化史必考点(世界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7-古代史必考点综合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8-近代史必考点综合 Word版含答案.docx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9-现代史必考点综合 Word版含答案.docx
  训练1 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  )
  A.武王伐纣  B .西周分封
  C.春秋争霸  D.山川地形
  2.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
  B.士以下不再有宗法制
  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
  3.下图是西周时期的世系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官制  D.韩非
  4.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家国同构  B.神权统治
  C.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
  5.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主要反映出(  )
  A.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需求增多
  C.青铜铸造技术有根本性突破
  D.青铜艺术的平民化
  6.“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县制的一句评价性的话。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C.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D.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
  7.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  )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朝贡体系的形成
  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
  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
  8.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避免皇帝决策失误
  C.确保皇帝的决断权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9.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
  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
  10.“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秦汉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
  11.以下两图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图一                  图二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官制简化
  C.君主专制强化  D.行政效率提高
  12.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
  B.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
  C.裁中书,实现权力集中
  D.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
  13.下面文字内容节选自一则民间收藏的清代圣旨。若其为真,则该圣旨的撰拟机构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吏部
  14.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5.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的感受历史。观察右图,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民国妇女与五色旗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17.1919年,“大家眼巴巴地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哪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失望”导致了(  )训练2 政治史必考点(世界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雅典式的民主给欧洲文明播种了一颗很好的种子。这表明雅典民主为近代欧洲(  )
  A.民主法治奠定了基础
  B.提供民主政治的源泉
  C.多数国家直接继承
  D.直接民主提供了借鉴
  2.《全球通史》:“(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愈益民主化”开始于(  )
  A.希波战争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里克利改革
  3.古代雅典社会曾流行一句俗语,“请勿就部落论事”。这一句话深刻体现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与此俗语流行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
  A.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实行分区选举制度
  D.发放公民“津贴”
  4.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开放式,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呈规整式。在建筑方位上,雅典卫城呈东西向,而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多呈南北向。这主要由于(  )
  A.政治文化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高低
  C.民众数量的多寡  D.地理位置的不同
  5.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说:“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  )
  A.反对罗马法  B.赞同君主制
  C.批评了民主制  D.主张扩大公民权
  6.《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旨在(  )
  A.保护私有财产  B.保障平民利益
  C.促进社会公平  D.维护法律尊严
  7.“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8.无论是为了罗马人的利益还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除在法律之外。罗马人为此颁布了相应法律,是一种适用于(  )
  A.贵族垄断并可解释的法律
  B.罗马共和国公民的法律
  C.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
  D.起指导作用的法律观念
  9.推动罗马国家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共同原因是(  )
  A.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B.平民或自由民的斗争
  C.帝国疆域扩大的需要
  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10.现代法学概念中的“国际私法”主要负责调整涉外法律关系中的民事和商事,有的国家称其为冲突法。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古罗马的(  )
  A.习惯法  B.自然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11.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该法案(  )
  A.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规定国王由选举产生
  D.废除了君主所有权力
  12.有学者对英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进行了这样的评说:“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重大事件是(  )
  A.“光荣革命”发生  B.《权利法案》颁布
  C.《王位继承法》通过  D.责任内阁制形成
  13.美国独立后,在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中,规定美国国会实行一院制;其后在1787年制定的联邦宪法中,改为两院制。这一改变体现的原则是(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总统制
  14.“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1701年《王位继承法》
  B.1781年《邦联条例》
  C.1787年宪法
  D.1871年宪法
  15.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共同背景之一就是两国迫切需要(  )
  A.进行权力制衡  B.限制君主权力
  C.强化中央集权  D.保证人民权利
  16.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表过一次著名的演讲:在人类历史上,“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总统之所以会被“关在笼子里”主要是由于 (  )
  A.总统仅是国家元首而非政府首脑
  B.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
  C.执政党随时会被在野党击败
  D.最高法院和国会经常联合起来对付总统
  17.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训练3 经济史必考点(中国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脆弱性  B.封闭性
  C.再生性  D.落后性
  4.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  )
  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
  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
  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
  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5.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6.“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  )
  A.自我消费  B.对外出售
  C.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
  7.“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
  A.灌钢法制作的钢刀 
  B.精美的青铜酒器
  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
  D.胎质细洁的白瓷
  8.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9.为探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某同学搜集的史料如下图,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水浒传》    B.《清明上河图》
  C.《农书》(宋)     D.《宋词三百首》
  10.“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农商并重  B.重农抑商
  C.农本商末  D.闭关锁国
  11.下图引自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与下图相关的历史解释表述正确的是(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