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练习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920字。
专题三 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时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开启”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宋代 D.明清
2.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
B.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
C.强化君主专制,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
D.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
3.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5.《二程遗书》中记载:在妇女贞操方面,程颐认为:“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有人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程颐答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反映了下列哪一思想主张
A.“存天理,灭人欲”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格物致知” D.“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6.“心者,万事之原也。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
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 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
C.推己及人的世界观 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7.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两者的分歧在于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