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模块综合检测(4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模块综合检测(必修一)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 )
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
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
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
答案 A
解析 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正处于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和夏商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形成,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后,故B项错误;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的时间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2.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稣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
A.朝觐述职 B.镇守疆土
C.出征作战 D.缴纳贡赋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率乃师……伐夙夷”,可知周王命令诸侯出征作战,A、B、D项虽然是诸侯应尽的义务,但与材料不符,选择C项符合题意。
3.(加试题)秦朝中央官制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治粟内史
答案 B
解析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与材料中“监察百官”不符,故A项错误;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与材料中“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相符,故B项正确;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与材料中“监察百官”不符,故C项错误;治粟内史不属于三公,与材料中“监察百官”不符,故D项错误。
4.西汉初期,丞相集决策、行政、司法各项大权于一身。相权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会侵夺皇权,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具体表现为( )
A.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创设刺史制度
D.形成中外朝
答案 D
解析 郡国并行制度属于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问题,与君相矛盾无关,故A项错误;“推恩令”用于解决诸侯王国混乱问题,与君相矛盾无关,故B项错误;刺史制度是监察制度,与君相矛盾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相权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会侵夺皇权,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特意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即中外朝制度,故D项正确。
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丞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以分散相权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丞相职权范围应该是缩小而非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二府三司制,其目的是以分散相权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君相关系问题,而非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故D项错误。
6.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