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ppt196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4张,文字材料约2450+5160字。
第13课 辛亥革命
思路设计:
本课重点是辛亥革命的经过,本课难点是孙中山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四座城市,三大人物,两个文件来突破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视频资料。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和经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或代表式发言,教师提供相关史料等,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突显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安排:设计成PPT课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从四座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剖析辛亥革命的经过和有利条件。
(2)从三大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孙中山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所做的贡献。
(3)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进行正确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文字资料、视频资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通过历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结合史实以多方面论证历史事件的成败与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意识,学习孙中山先生不怕牺牲,坚持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天下为公”的崇高品质。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奠基石,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段波澜
……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带解析)
一、单选题 (共15题)
1.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 据统计,1919年1-4月,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对中国的报道篇幅平均每月为26.5篇;1919年5月为223篇,1919年6月为225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引起日媒共鸣 B.巴黎和会伤害中日利益
C.日媒同情中国外交遭遇 D.中国反帝浪潮目标明确
3.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革命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5. 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7.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A.中国的“文艺复兴”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8.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