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题(7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必修三专题一
一、选择题
1、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 )
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
2、《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其实质是( )
A.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B.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C.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D.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
3、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
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
4、《易经•文言》中提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 )
A.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B.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
C.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D.注重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5、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是指(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7、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A.“兼爱非攻,尚贤节俭”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8、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关注人的价值
9、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
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B.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D.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10、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 )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B.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