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53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2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2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6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6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7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0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0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5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5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解析版).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6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8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2 古代的中国经济制度).doc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本资料包括24道选择题和4道非选择题,精选全国重要地级市2016年1月份以来模拟考试及期末考试等历史试题,按照考点分类汇编而成。题目解析详细,排版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
一、选择题
1.(2016•运城调研)“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试题解析】题干意思是:“君主治理天下,不能一人独治,独治会用严苛的刑法,而君民共治则会达到士大夫心中的上古之法,人民不会用刑法约束。古之王者不以刑法穷天下之民也,是因为一家之中有父兄治之,一族之间有宗子治之,不善行为在家族之中化解。”由此可见,材料强调众治思想以及宗法制在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答案】C
2.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
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
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
【试题解析】结合材料“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可知继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可知该行为打破了宗法制的严格等级关系,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结合材料可知是庶子控制朝政而不是辅助管理朝政,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6•邯郸模拟)《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 )
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 B.规范社会秩序
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 D.维系统治秩序
【试题解析】本题需综合各项信息后进行概括归纳。“定亲疏”“明是非”“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分别对应A、B、C三项,但综合而论,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故D项为最佳选项。
【答案】D
4.(2016•中山质检)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试题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秦始皇时实行暴政,故不能说“民生改善”,故A项错误;秦实行“焚书坑儒”,故B项错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汉代,故D项错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
【答案】C
5.(2016•天津南开区三模)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试题解析】从材料关键词“‘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分封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关键词“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按照宗法制的原则维系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最高统治者“共主”周王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从秦朝推行郡县制开始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6.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试题解析】“中国传统”“中国文化”是指相对于四夷的中原文明,该学者强调,分封制度对中原文明的向外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分封制不仅仅扩大了西周文化的作用,还包括“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对西周统治、中华民族融合的作用,故B、D两项错误。
【答案】C
7.(2016•淮安模拟)2015年中国百家姓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姓氏作为血缘河流的主要标志,溯流而上,往往可以追寻到自己的根祖,追访到自己的故乡。回顾历史,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试题解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由于贵族政治没落造成姓氏不分,故“氏以别贵贱”失去了现实意义。分析选项,A、B、D三项明显错误,C项符合题意。宗法分封制时代以姓定血源,以氏分贵贱,贵族一般都有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战国中期的著名法家商鞅,又叫做卫鞅、公孙鞅,那是由于商鞅原系卫国公室的子孙,卫是武王弟康叔封地,故商鞅姓姬。氏与名可以联称,但姓往往不与名联称,是后来氏最终演化成姓,并取代原先姓的重要原因。
【答案】C
8.(2016•泸州诊断)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试题解析】表中显示晋、卫、鲁和燕在封国中占有一半多的席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天下制度从夏朝开始,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表中显示晋、卫和鲁的封地都位于当时主要的农业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表中分封的对象有王室子弟、功臣和商代后裔可知,分封对象呈现多样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9.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 )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的中国经济制度)
本资料包括24道选择题和4道非选择题,精选全国重要地级市2016年1月份以来模拟考试及期末考试等历史试题,按照考点分类汇编而成。题目解析详细,排版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
一、选择题
1.(2016•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综)《诗经•卫风•氓》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B.古代丝织业的发展
C.古代商业活动 D.古代麻织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春秋时期丝织业有了一定发展,故有“贸丝”;“贸”即交换,是商业活动;“布”即麻布或麻布所制的布币;以上都符合当时史实,故排除B、C、D项。棉纺织业自宋代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故选择A。
【答案】A
2.(2016•莆田质检)《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剑,“作铁兵,威服三军 ,天下闻之,莫敢不服”。这反映了当时楚国( )
A.水利事业发达 B.青铜铸造业发达
C.铁器应用于军事 D.铁农具普遍使用
【试题解析】据题干“取铁英……铸成……三剑”可知所铸为兵器,故C项正确;A项同题干所述内容范围不同,故A项错误;题干中所提为冶铁,故B项错误;题干所述为兵器而非农具,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6•东南模拟)如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试题解析】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积累,故A项错误;政府对手工业规模的限制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是阻碍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外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机器生产更能确保产品质量,故C项错误;明朝手工业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内部因素是小农经济,农民贫困,外部因素是闭关锁国,生产革新缺乏动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济南调研)《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
……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本资料包括24道选择题和4道非选择题,精选全国重要地级市2016年1月份以来模拟考试及期末考试等历史试题,按照考点分类汇编而成。题目解析详细,排版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
一、选择题
1.(2016•贵州模拟)《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道德经》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人文精神 B.民本思想
C.天人感应 D.唯物主义
【试题解析】从题干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惟人,万物之灵”“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等信息可知,上述材料都体现了人的地位和作用,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没有完全体现材料思想。
【答案】A
2.(2016•宁波模拟)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把战国时期某思想家的思想称之为“相对论”。该思想家及其思想最有可能是( )
A.孔子的“中庸论” B.墨子的“交相利论”
C.庄子的“齐物论” D.荀子的“天行有常论”
【试题解析】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和“齐论”合在一起就是“齐物论”,“相对论”是指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静止不变的,所以庄子的“齐物论”可以称为“相对论”,故C项正确。
【答案】C
3.(2016•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第五次模拟文综)中国民间俗语云:“人在做,天在看。”根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展历程判断,该俗语的出现不会早于( )
A.元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俗语含义显然是汉武帝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故排除A、C、D项。所以答案选B。
【答案】B
4.(2016•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里的“道”是指( )
A.万物本原 B.道德人心
C.道统秩序 D.学问信仰
【试题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因此孔子当时所说的“道”是指道统秩序。应选C。
【答案】C
5.(2016•衢州质检)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试题解析】“有教无类”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
【答案】A
6.(2016•“江淮十校”联考)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
【试题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是庄子的道家思想。以民为念,以德为本应为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崇尚自然,清静无为属于道家思想,与材料“后弃
……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本资料包括12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精选全国重要地级市2016年1月份以来模拟考试及期末考试等历史试题,按照考点分类汇编而成。题目解析详细,排版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与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集体执政 B.人民主权,抽签选举
C.直接民主,陶片放逐 D.公推直选,轮番而治
【试题解析】左图抓阄确立城邦管理者,使公民成为城邦管理者,体现了直接民主;右图体现了陶片放逐法,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C
2.古雅典的出土文物上的铭文中,记载了古代雅典法庭判处损污神像、对神发布不敬的话语和其他亵渎神明者的财产全部没收拍卖的事情。这表明(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法制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D.古雅典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试题解析】“法庭判处损污神像、对神发布不敬的话语和其他亵渎神明者……”说明法制在雅典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神学色彩浓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具体到公民个人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神对雅典政治生活影响较大,但未说明“只”受神明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持不同见解者”,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6•齐齐哈尔模拟)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
A.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C.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D.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试题解析】古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实际上是强调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故D项正确;A、B两项实际上意思一致,故排除;C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答案】D
4.(2016•河南开封高三模拟文综)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 )
A.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B.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
C.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在强调商品经济发展使部分元老院贵族开始经商,同时也使很多商人进入到政治舞台,故它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的双重影响,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而C项中的元老院职能发生变化材料中也无法体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