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43道题,约6300个字。
大名一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40小题,每天1.5分,共计60分)
1. 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 )
A.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
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D.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
2.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3.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
4.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5.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 )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
A.全部销往海外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8.2011年5月25日,汕头市南澳海域的明代沉船“南澳Ⅰ号”再度打捞出大批文物。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断,在“南澳Ⅰ号”上最有可能发现的文物是( )
A.工艺精湛的青铜鼎B.精美华丽的丝绸
C.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D.图案丰富的粉彩瓷器
9.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