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五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3道小题,约8800字。
试卷类型:A
河北冀州中学2015 年-2016年第五次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 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最能说明“始皇”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一项是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C.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D.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3.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官僚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3.对下图“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秦朝中央机构职责明确 D.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
4. 谭嗣同一针见血地指出“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毛泽东也强调“百代皆行秦政制”。谭嗣同、毛泽东的观点
A.都揭露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本质
B.都认为专制主义是古代政治的本质
C.都对秦朝的政治制度推崇备至
D.都肯定了秦朝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
5. 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在于
A.得益于大臣的不断劝谏 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
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 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
6.《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说“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列唐初大臣,属于“虽雠不弃”的是
A.魏征 B.杜如晦 C.房玄龄 D.马周
7.唐太宗曾对大臣说“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不夺其时”是唐太宗富民措施之一,其具体办法是实行
A.更赋制度 B.纳绢或布代役 C.均田制 D.两税法
8.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 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③“尊孔”利于清朝统治 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10.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
A.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 B.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
C.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 D.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
11.唐太宗与康熙帝都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二人在位期间的共同贡献是
A.奠定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 B.实行均田制促进经济发展
C.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 D.抗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