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历史2015-2016-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29答题,约7670个字。
兰州一中高二历史2015-2016-1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
1. 《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这一现象表明
A. 宗法制度趋向瓦解B. 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C. 血缘纽带已被打破D. 分封制度遭到挑战
2. 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分封制B.增强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世袭特权
3.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该学者理解的“回潮”对应的历史时期大约是
A. 秦汉B. 魏晋南北朝C. 隋唐D. 宋元
4.《通典•田制》规定的授永业田:“其永业田,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云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B.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C.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D.对特权阶层存在双重性
5.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6.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宋诗话全编•苏轼诗话》)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知行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经世致用
7.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视。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