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以美、苏、中为例ppt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8张,学案约1870+2190字。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以美、苏、中为例》学案
1课前准备:整理美苏中三国30年代大事记。根据自己整理的“美苏中经济大事记”,概述三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2引入思考: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与美国胡佛水坝修建时的背景与目的有何不同?
3从“三场运动”看三国经济:
美国“蓝鹰运动”:罗斯福实施新政后,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 Eagle),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一时之间,佩戴蓝鹰蔚然成风。波士顿市十几万儿童集合宣誓:“我要做一个美国的好公民,保证为全国复兴运动尽自己的一份义务。”
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顿涅茨矿区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在1935年8月30日创造了一班工作时间内用风镐采煤102吨的记录,超过定额十三倍。这一事迹,在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斯达汉诺夫运动。斯大林亲自推动斯达汉诺夫运动,号召全国劳动者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要求苏联各行各业向斯达汉诺夫学习,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纪录,“打破不高的旧的技术定额”,于是各地掀起创纪录的狂潮。各行各界都在创纪录。
中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蒋介石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作了简要解释。同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1936年元旦,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总目的,从理论上讲,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从而实现三民主义。在当时开展此运动的具体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开展此运动的目标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国开展三项经济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的。归纳三国开展运动的相同点。
4 归纳: 30年代经济政策(措施)的特点:
国家 美国 苏联 中国
政策措施 币制改革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特点
5 阅读材料: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争论
……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
——以美、苏、中为例
高考考点: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 、“斯大林模式” 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前准备:整理三国30年代大事记
授课过程:
导入—— “从两个电站说起”:第聂伯河水电站与胡佛水坝
思考: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与美国胡佛水坝修建时的背景与目的有何不同?
一 概述基本状况
国家 美 国 苏 联 中 国
经济大事记 1930年12月合众国银行在纽约歇业。
1931年6月,胡佛总统发表缓付债宣言,即胡佛计划。
1933世界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一年。3月4日罗斯福当任美国总统。
1934年,6月6日罗斯福签署《证券交易法》。
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案。
1936年11月3日罗斯福再次当选。 1928——1932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1933——1938年二五计划
1939年三五计划开始
1930年1月5日苏联政府开始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1934年宣布农业集体化基本实现。
1936年12月6日,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斯大林体制形成。 1930年6月30日,国民政府公布《土地法》。
1931年10月1日,上海商业界宣誓不买卖日货。
1933年,全国“废两改元”。
1930年代前期,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关税自主。
1935年,币制改革;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
1937年8月30日,国防最高委员会召开会议,通过《总动员计划大纲》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
1939年陕甘宁边区掀起大生产运动。
1学生活动:分析“美苏中经济大事记”(下表为范例)
根据大事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2 概括:30年代世界经济状况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造成30年代的“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高筑关税壁垒,竞相贬值货币,寻求和扩大商品销售市场以转嫁危机;美国罗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