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习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4220字。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9课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
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解析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从材料来看,工农业建设均取得一定成绩,A、C、D三项表述都与之相关,但B项错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此时还未确立。
答案B
2.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发展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5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社会风尚形成原因的理解。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极大地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在当时的经济困难局面下,人民群众自觉奉献。5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范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觉节约、服务国家的风尚蔚然成风。
答案D
3.2013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3周年,深圳曾创造了我国改革史上的多个“第一”,如“炒鱿鱼”、打破“铁饭碗”。“铁饭碗”(下图所示)形成于( )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
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D.改革开放的初期
解析“铁饭碗”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而计划经济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形成的。
答案A
4.“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处应该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
解析A项是1953~1957年;B项是1953~1956年;C项侧重于生产力方面,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5.1958年8 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 )
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人民公社化强调公有化程度高,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C项。B项是大跃进,排除;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损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D两项。
答案C
6.下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