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2题,约7540字。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宜王。周宣王很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材料反映出( )
A.当时宗法制已很难得到实行
B.姬括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
C.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将会更高
D.统治者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
2.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 )
A.增加国家的收入 B.控制地方官吏
C.显示国王的权威 D.更好地考核官吏
3.上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据其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中国古代(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中枢行政部门的地位逐渐下降
C.君主专制统治呈现强化趋势 D.皇权与相权矛盾得以最终解决
4.《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 )
A.宰相专权 B.强干弱枝 C.地方困弱 D.过度分权
5.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6.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7.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