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12月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高一(16届)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7小题,约6770字。
沈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12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
阶段验收高一(16届)历史试题
审校人:高一备课组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公元前782 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宗法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D.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2.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3.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他所批评的应该是
A. 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B. 东汉时期的乡举里选
C. 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D. 隋唐时期的科举仕进
4.古代中国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现象出现于“科举制”时代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是①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②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④元朝设立行中书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
A.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 B.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
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7.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扩大行省权力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地方监察
8.汉桓帝、灵帝时,社会上流行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对童谣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当时社会政治腐败十分反感B.人们对古代科举制度不公极为不满
C.儒家思想和封建伦理制度受到质疑D.士族门阀制度逐步走向腐朽衰落
9.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 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 古代的谏议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 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10.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宗法制渐趋强化 B. 分封制趋于瓦解
C. 边疆诸侯争霸中原 D. 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