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5450字。
第13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冷战的序幕、开始标志;冷战的表现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的影响,认识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教学重点: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教学难点: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45年7月,当很多人欢呼雀跃准备庆祝二战胜利时,美国一位副国务卿说: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了,因为又有一场战争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知道这场战争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战后的世界形势
在学习冷战之前,同学们回忆一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
同学们
师: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状况怎样?
师:20世纪初,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显示其巨大的能量。战争中,苏联大大增强了它的军事力量,迅速发展了强大的军事工业,战后其陆军数量居世界第一。通过红军向境外推进、外交活动以及战后进步势力的壮大,苏联大大增强了其力量。在苏联的影响下,二战期间和二战后,东欧和亚洲许多国家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强大。苏联也成为战后世界上唯一能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此处主要采用谈话法。)
师:二战后苏联作为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的崛起使欧洲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不同于战前的重大变化,世界出现两个权力中心。当时,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可能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
(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
师:资本主义国家一向视苏联为“洪水猛兽”,政治格局的这一变化更让他们感到局势严重,面临二战后的这种情况,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忧心忡忡,担心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会危及资产阶级的统治;特别是美国,认为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美国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于是千方百计,不惜以各种手段加以阻挠——冷战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二、“铁幕”演说——冷战的信号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影片,在看的过程中,注意调动你的眼睛和耳朵,收集影片中重要的历史信息。
(多媒体播放关于丘吉尔“铁幕”演说的视频资料。)
师:在演说中,丘吉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当时,东欧属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这里的“铁幕”指的是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压控制。
师:丘吉尔发表这一演说的目的何在?
(学生回答。)
教师:丘吉尔的演说把斗争矛头直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发出了对苏联冷战的信号。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铁幕”演说进行回击,指出丘吉尔是“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战时曾亲密无间(共同战斗)的盟友之间,矛盾和猜忌日生,冷战的阴影日益逼近。
师:什么是冷战呢?请阅读教材85页,提取与冷战概念有关的历史信息。
(学生阅读完后,指导学生一起朗读冷战的概念,然后简单介绍冷战的英文COLD WAR及其由来。)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