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5题,约5760字。
福建省安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范围:必修一第1~14课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2小题,共48分)
1. 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
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促进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4.“(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5.关于秦朝设置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置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该是
A.《史记》的记载 B.《汉书》的记载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 秦简的记载
6.“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7.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到: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中国的专制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锁链”是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8.《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9.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10.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