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2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套试题,内容包括文理两科。
中原名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淮阳中学历史命题组 责任老师:郑现礼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共60分)
1.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
日,受到国人的欢迎。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
密切关系的是(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2.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
现在( )
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 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
3.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4.《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 (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开始实行郡县制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
5.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
A.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与管理.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6.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
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7.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8.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
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有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他( )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③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④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10.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1851年(天平天国运动爆发)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
中原名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新乡一中历史命题组 责任老师:李光毅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
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嫡长子继承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制
2.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
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
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
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
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4.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
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这反映出隋朝
A.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B.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
C.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D.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
5.中国古代自实行科举考试以来,共有17人“连中三元”,其中宋朝占了6人,这里的“连
中三元”所参加的考试依次是指
A.院试、乡试、会试 B.乡试、会试、殿试
C.会试、院试、殿试 D.殿试、会试、院试
6.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
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 ②州郡县制 ③郡县制 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7.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8.梭伦说:“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梭伦改革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组成“四百人会议” D.设立陪审法庭
9.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10.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A.场景一: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C.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
商业纠纷
11.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