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3题,约6800字。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模块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写到答题卡上。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点
2.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3. 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
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4.明朝冯梦龙的《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妻李氏商议:“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八股取士扼杀人才
C.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D.商业发展对人们观念的改变
5.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6.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主要是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对世界了解甚少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促进了各地信息交流
D.其探险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加速了历史发展进程
7.“从1785年到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材料中“巨大的变化”是指
A.工业革命的开展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8.“一壶开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瓦特和爱迪生的突出贡献分别是
A.研制发电机提出进化论 B.改良蒸汽机提出进化论
C.研制发电机发明电灯 D.改良蒸汽机发明电灯
9.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为业的乡村,也受到很大冲击,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中国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民族纺织工业兴起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0.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11.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12.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由此判断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13.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14.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据材料可知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馆已遍布中国东西部各地
15.1900年,蔡元培写了一则征婚启事:“1.女子须不缠足者;……4.男死后,女可再嫁;5.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这反映出近代中国出现的社会新习俗有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③妇女解放,男女平等④提倡天足,反对缠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