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9290字。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2.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古代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并且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5.李贽在其《石潭即事》其四中写道:“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以下对此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诗人蔑俗的“异端”思想 B.李贽的观点在当时不为世俗所容
C.李贽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D.李贽的主张遭到道学家们的攻击
6.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7.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蒋介石却认为“往者,洪杨诸先生,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是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上述两人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全球史观,具有客观性 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8.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