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测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580字。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复习测试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原为了解)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原为了解)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了解1982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祖国统一大业 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
了解《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以及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
考点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筹备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9月)。通过《共同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诞生标志:1949年10月1日。标志:开国大典。
考点二: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
2、内容: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4、意义:
(1)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考点三: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根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进一步完善:1982年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标志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目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明确规定: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正式确认: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发展和完善: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内容: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前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区域)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方式)。
(6)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成立)五个省级自治机构。
(7)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考点四:了解1982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1、修订: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意义: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