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4小题,约7320字。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出题人:郑海坤 审题人: 王微 沈晓雯
一、单选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3.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追求仁政 D.天人感应
4. “天下皆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之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6.决定西汉统治者从“无为”到“有为”的因素不包括:
A.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B.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对西汉稳定产生威胁
C.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稳定 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7.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思想 C.宣扬“民本思想” D.反对苛政刑杀
8.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管理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