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复习各地模拟试题汇编历史试题(必修三)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4350字。 2010届高三复习各地模拟试题汇编历史试题(必修三)
一、选择题:
1.(2010年安溪、德化联考)“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解析:D 材料中很明显体现了对长者、尊者的尊敬,这符合我国儒家传统伦理道德。
2.(08-09箕城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兼爱,非攻”
③“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A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强调用人的重要性.
3.(2008年9月广州高三调研题) 某校发起的“汶川,我们在一起”的志愿者活动中,下列最不可能参加救灾的人群是:
A.高二(11)班儒家信徒汪洋 B. 高二(20)班道家信徒恣肆
C.高二(12)班法家代表落英 D. 高二(6)班墨家代表缤纷
【解析】B 结合各派的思想主张,道家主张无为,顺应自然,最不可能救灾。
4.(2010年泰兴市模拟) 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从合到分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百家争鸣使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使社会动荡、变革。给人们带了思想的解放。 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社会的发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因此④的叙述是错误的。
5.(2009年4月南京市二模)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解析】B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和行都产生于心”是王阳明的思想,故AC不是其共同点;“探究万物”以明理是朱熹的主张,故D不是其相同点;双方都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B为双方共识。
6.(2009年3月滨州市高考模拟)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解析】B 注意要求:深远影响。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